南阳烙画筷的基本介绍烙花筷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。以年轮合宜、树干粗壮的冬青木为材料。制作时将它解为细股,裁出筷胚,经刮削、车圆、打磨成木筷素身,然后烙花。烙花是加工的重点,执烙笔者以手施烙,用准确利落的腕、指力,烙出高雅的山花野草,高山流...

南阳烙画筷的基本介绍
烙花筷是一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。以年轮合宜、树干粗壮的冬青木为材料。制作时将它解为细股,裁出筷胚,经刮削、车圆、打磨成木筷素身,然后烙花。烙花是加工的重点,执烙笔者以手施烙,用准确利落的腕、指力,烙出高雅的山花野草,高山流水等花纹。
筷子一般长20-30cm,宽不足1cm,所以烙制筷子时要固定好筷子,一般用左手拿着筷子底部,筷子上端放在固定的架子上,如此便于学会烙制,烙制时要有勾线和烘色两种烙笔。
冬青木筷子上部四方面一般使用三面烙画,一面烙字,筷子头一般烙上江牙海水纹、人字纹、回型纹等,起到装饰用途。在筷子上烙画可施展的空间较小,所以更要仔细构图。当然这里的构图和在宣纸、木板、丝绢上构图又有不同,容易见到的有以下图案:
1、人物类烙画筷子(多为仕女图,如红楼十二钗、四大美人、西厢记等)下笔之前第一需要对人物有大致的认知,个性与所处的年代等。一般以汉唐仕女兼以戏装形象为主,衣妆道具,盘发服装形象刻画都要服从于人物的整体美感。
2、花瓶类烙画筷子(每类型型的花瓶都有不一样的含义,符合大家心中美好的愿望。如葫芦瓶含义“福禄”、莲子瓶含义“连生贵子”、冬瓜瓶含义是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)。
3、花鸟类烙画筷子(荷、梅、兰、竹、菊、凤凰、公鸡、荷花、鸳鸯、仙鹤、白头鸟、喜鹊等含义吉祥的图案)。
4、山水类烙画筷子(渔林耕樵、高山流水遇知音、独钓寒江雪等等)可一根成画,也可一盒成画(一盒筷子摊开后为一副完整的山水图,南阳烙画厂早年常烙的图案有卧龙岗武侯祠全景图等)。
南阳烙画创始于清光绪年间,因其技术新颖,烙花箸、烙花文明手杖在官场文人和名流之间成为时髦赠品,继而渐渐形成行业,烙花品亦随之时尚于市。传统商品冬青木烙花筷子,1954年进入国际市场,年产量60余万把。1984,荣获国家银牌奖,畅销欧美、东南亚50多个国家和区域。1985年,产量达到77.45万把。
历史民俗
西汉末年,南阳城里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,是远近闻名的烙画能手,人称“李烙花”。老两口以烙花为营生。有一天,“李烙花”在紫山边的一棵大树下小憩,(紫山今距南阳城西北约三十里)突然有一男生朝他跑来跪在他面前,说有坏人追杀。求他相助,这孩子正是年仅十二岁的刘秀,被王莽追杀。“李烙花”把刘秀扮作逃饭的哑巴,引到一块隐蔽的大石板面前,让他睡在上面,(后人叫它“刘秀床”,现仍有实物为证)躲过了莽兵的追杀。临分手时,“李烙画”看他可怜,送给他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为盘缠。
刘秀和“李烙花”分手后,历经了南征北战,打败王莽,终于于公元二十五年打造东汉王朝,定都洛阳,号称光武帝。此时身为帝王的刘秀并没忘记昔日“李烙花“的救命之恩,差遣心腹携带葫芦暗中查访,找到“李烙花“后,即宣进京赐银千两,加封“烙花王”。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,供宫廷御用。从此,南阳烙花便如火如荼,名扬四海。
获奖荣誉
1957年后进入人民大会堂,其中冬青木烙花筷成为定制国宴专用筷。